敬畏上主的聖潔群體
經文【雅1:27】
講員:吳振智牧師 記錄:李錦昌弟兄
引言
謹代表九龍城潮人生命堂向各位問安!香港的基督徒,甚至普世的華人基督徒或多或少都受過城浸的祝福,感謝主讓貴教會成為神國流通的管子。大約在13年前,我們便已向貴教會的教牧、長執請益,並學效按齡牧養之法,將主日學融入使命團契之中。感謝貴教會無私的分享,願主繼續施恩,主所賜將來的榮耀比先前的更大。
聖潔與虔誠
甚麼是聖潔呢?就是神的臨在,當我們進到神的範圍便是聖潔。「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甚麼是虔誠呢?虔誠是與聖潔息息相關的,虔誠的人心裏一定充滿聖潔。虔誠是內蘊,其外在彰顯就是讓人看見我們一群被選召的人是與別不同的。雖然我們是神的子民,但神卻差派我們進入世界為祂作見證,因此我們不能只是一臉道貌岸然,高高在上,反而要學效保羅般遇到甚麼人便作甚麼人與事(當然不學壞事),哪怕我們會被拒絕……基督徒必須「貼地」,所謂虔誠的彰顯,不僅是如何不沾染世俗,更是愛心的凸顯。當時雅各已看見弟兄姊妹容易變得自義,看不起人,並像啟示錄2章提到的以弗所教會,他們的行為敬虔、勞碌、忍耐而且忠於神的教導,「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2:4)這是很嚴重的指控,神甚至說:「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啟2:5下)一個虔誠的人如果過份注重外在,便會變成「道德判官」,反倒窒礙了神國的傳揚。我們要常常祈禱,使自己的行為不要成為破口,讓那惡者可以趁虛而入。換句話說,虔誠不是徒有外表,而是在行為上也能讓人感受到神的愛、神的大能。
有「質感」的信仰
虔誠是可以有「質感」,是可以被人看見、被觸摸的,因此雅各書便十分強調行為的重要性──假如福音只是一味的高不可攀,又如何能教人相信呢?虔誠必須透過關懷、人際網絡,將神的愛心滲透到人的心裏。雅各書強調了行為,甚至到了一個地步,就連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也幾乎提議把雅各書拒於正典之外,因為當時天主教強調人必須有好行為才能贖罪得救,所以馬丁路德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改革理由,這就是我們今天正統基督教的信仰核心──因信稱義,而不是因行為稱義,恩典是我們白白得來的。馬丁路德怕信徒過於着重行為,甚至變成「行為主義者」,其實聖經是全備的,我們應該行為與信心兼蓄,而且都一定要實行,否則教會便會成了道德高地,難以走進人群。
聖詩裏常常提到「愛」,對基督徒來說,我們當然知道這是在說「神的愛」,因為我們都曾有所經歷。然而,由於未信者沒經歷過「神的愛」,因此對他們來說便是毫無「質感」──神很愛我?但具體來說是怎樣的愛呢?這愛必須是可以藉着五感來感受才能變得真實。我常常鼓勵那些年輕的詩歌創作者要向流行曲創作者學習。流行曲的主題十有八九都是關於愛,而且大多是愛情(偶爾也有其他的愛,如父愛等),然而為甚麼人們就是喜歡唱流行曲,而不唱基督教詩歌呢?我不是說詩歌沒質素,相反,對基督徒來說是很有質感的──正正因為我們都經歷過神的愛,因此很有「質感」、很有共鳴!其實要表達愛,不一定要用愛這個字,聖經裏也有許多很具體卻沒有提到「愛」這字的描述。耶穌的說話全都帶有質感──他沒直接說出何謂父愛,卻說:「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路11:11-12)耶穌以帶有「質感」的比喻來說明天下的父親一定會將最好的給予孩子:「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路11:13)
聖潔的信徒就是以同理心去與人同行,然後在社會裏以有質感的行為去彰顯神的聖潔。雅各書提醒我們甚麼叫做虔誠和聖潔,就是包括外顯的行為和心靈裏面不玷染世俗。以賽亞書58章論到光是禁食是不夠的,因為這只是在造就自己。由於猶太人在禁食的時候還是壓迫別人,不管那些寄居的和孤兒寡婦,所以不論他們禁食多久,上帝也不會聆聽他們的禱告!相反,如果你禁食時照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那些寄居的,又去擁抱那些軟弱的人,上帝就會說我在這裏!
荒涼之地就是復興之處
事實上,雅各書的書寫是有策略的。如果作者先寫「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然後才寫「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便會顯得弱勢社群是次要。也許我們一時間不能做太多事情,但我們可以按着聖經的教導,一步一步的去做。摩西在申命記26:12說:「每逢三年,就是十分取一之年,你取完了一切土產的十分之一,要分給利未人和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使他們在你城中可以吃得飽足。」意思就是孤兒寡婦和利末人理應有同等待遇。雖然香港不是戰亂地區,但是我們身邊卻不缺乏「孤兒寡婦」。我們的機構一直推動貞潔運動,教導年青人持守貞潔的重要性,並鼓勵他們向神立約。我們先向職青、中學宣傳,由於社會風氣日漸開放,所以最近甚至推廣到小學。有一次,我在一間中學講述貞潔運動,事後一位老師向我道謝,原來他初中時聽過我講解這個運動並立志持守貞潔,稍後更會與我一位牧者朋友的女兒結婚,我實在為他感到大大的高興。弟兄姊妹,我們必須堅守貞潔防線並且到處傳揚,因為如果我們不說,別的組織、別的宗教便會出手了!越是荒涼之地,就越是復興之處。
教會是基督的新婦
「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林後11:2)事實上,整本聖經就是描述一場婚禮,舊約中不忠不貞的妻子就是指到猶太子民,何西阿先知甚至形容他們為「淫婦」。來到新約,教會就成為基督的新婦。所以,啟示錄19:6-8說:「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然而,我們是不是一間無瑕疵的教會呢?試問有哪位信徒決志後再也沒有犯過罪呢?我們信主後裏裏外外也可能犯過罪,以致那惡者日日夜夜的控訴我們,並引誘我們犯罪。禁食祈禱是重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在神面前認罪悔改。這讓我想起上世紀的佈道家宋尚節博士,他在30-40年代為中國南北,甚至東南亞帶來復興。在他的日記裏,有一半篇幅記錄了他的福音工作,然而有一半卻記載了他的軟弱和如何向神認罪。
內蘊與外顯並行
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是神救拔了我們,因此我們要謙卑,以神的愛去愛人。我們的虔誠內裏一定要有愛,然後外顯出神有質感的愛,否則別人只會認為你是一位神聖不可侵犯的屬靈長輩。也許是不容易,但我們可以先做一樣事情,然後便會引申出許多其他人和事。我們的貞潔運動也是這樣,最初只是為了實踐哥林多後書11章的教導,將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然後發展到「夫妻節」。當中,我見過最長的婚齡是70年,我為他們感謝神,近年香港一對長者打破了紀錄,有72年婚齡!他們不約而同的說秘訣是「忍」,這不禁讓人想起哥林多前書13章的「愛篇」。
我們的機構先在天水圍服侍(2007年在該區舉行了「單親家庭夫妻節」,上帝沒有忘記他們),甚至成立了教會,特別在疫情期間,我們為單親家庭送上物資、送上愛。其後,我們在九龍區開展了單親家庭事工。感謝主,我們最近搬到新蒲崗,感恩非拉鐵非教會無私的借出場地,甚至其教牧及同工也與我們一起事奉。還記得第一次,一位單親媽媽初次來到聚會,流着淚說自己總算來對了地方,因為她終於得到別人真正的接納!最近,我們也服侍一批18歲以上的未婚媽媽,她們全都在懷孕後被男朋友拋棄。她們各有自己的故事,有的分別為不同的男朋友誕下寶寶,有的則誕下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事實上,我們也沒有做過這類事工,只好邊做邊學。親愛的弟兄姊妹,質感到底是甚麼呢?要照顧獨居的和孤兒寡婦,除了物質上的支援,更多的是無限的擁抱和陪伴!由於我們常常陪伴單親家庭,因此戲言這事工是「陪同單親貴族」的工作。就今天來說吧,講道後我和太太便要帶些食物到庇護中心探訪一位剛誕下寶寶的單親媽媽。然而,事奉的路並不一定平坦,有些單親媽媽心中充滿創傷與苦毒,以致有時難免會對我們義工的愛心服侍有點不滿(當然這些是極少數)。我們當然會抱着包容和愛心繼續服侍,繼續彰顯神的愛。
結語
弟兄姊妹,當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神一定會使你的生命更加豐盛,然後你會看見祂更多的作為。當你繼續向神支取力量,神的供應便會源源不絕,而當中更會有其他兄弟姊妹在前在後的扶持,這就是聖潔的子民、聖潔的教會。